德信体育News
德信娱乐青岛花饽饽的春节热潮:手工艺术与美好祝愿的结合
随着春节的临近,胶东地区的传统民俗食品——花饽饽,迎来了制作的高峰。正如一句民谚所述:“二十八把面发,二十九蒸馒头,三十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扭一扭。”这一民间美食不仅是节日聚会的必备美食,更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的期盼。
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家食品公司,面点师傅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,麦香飘散的作坊中,许多带有“蛇年”吉祥元素的花饽饽成了市场热销产品,深受消费者的喜爱。面点师傅们制作的“蛇来运转圈”、“蝴蝶锦鲤”花饽饽,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年年有余,而蓝白相间的福字祥云则寓意着吉祥如意。
“90后”姑娘唐思玥与姐妹们共同推出了一系列蛇年主题的花饽饽,自去年12月起,订单量暴增至五六百单,尽管每天制作超过2000个,但仍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,面点师傅们常常面临爆单的局面。这些花饽饽的制作过程纯手工,从造型、发酵、醒发再到蒸制、放凉打包,每一款花饽饽的诞生都需要超过五小时的精细工艺。
除了老一辈传统工匠外,越来越多年轻的“90后”“00后”面点师也投身于这一领域,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,借助好奇心与创意,赋予花饽饽新的表现形式,从而赢得了新一代消费者的青睐。无论是亲手制作,还是心意满满的设计,青岛花饽饽正在以新的方式传递着团圆与美好的象征,成为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